第(2/3)页 楚昊也不在意,毕竟,只有不傻,都会有所猜测。 “刘大人也不想想,楚某在大夏已经位极人臣,何必改换门庭重新起步呢? 实不相瞒,楚某已经厌倦官场,只是在江对岸有至交好友,想投奔他那里隐居,再也不问世事。” 刘修文沉思片刻,肃然说道,“太师对下官恩深义重,这点小忙自然不在话下。 至于太师要去哪里,下官不问,以后也不会对任何人提及。 明天一早,下官就派人找个可靠船家送太师过江。” 楚昊闻言大喜,“呵呵,那就多谢刘大人了。” 正事儿说完,两人再次喝酒,气氛也越加融洽谈。 “太师有所不知,招义县这里的江面,暗礁极多,如果找不到有经验的船家,还真难渡江过去,要不然,防范对岸的北燕水军,就够下官头疼的了。” 楚昊也正是提前了解到这一点,才找刘修文帮忙的,如今看来,总算是没白费工夫。 第二天一早,刘修文就派人把一个老船家请到衙门附近的茶楼里。 如何过江,要去何地,刘修文一概不问,细节方面都由楚昊自行解决。 听说要到对岸去,最初老船家死活不干。 直到楚昊出价五百两银子,这才咬牙同意。 五百两银子,足够老船家买下艘他那样的破船了。 更何况招义县本来就不富裕,这些银子就算是给他当安家费,也足以让家里人过十年八年好日子的。 商议完毕,楚昊再次和刘修文告辞,带人跟着船家一起到了江边。 船虽不大,但楚昊他们也就十来个人,外加少数几个包裹而已。 至于马车和战马,连卖都没卖直接抛下不管了,免得日后给刘修文带来麻烦。 事实证明,楚昊这样做是对的。 就在他坐船离开后三天,朝廷的圣旨就下到了招义县。 又过了两天,根据沿途留下的痕迹,朝廷派来的追兵一路追过来,最终就在招义县失去了踪迹。 刘修文倒是没有隐瞒,如实说了他曾经待过楚昊的事实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