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唉!可惜了。” “楚相正值风华正茂之年,就已经取得了如此成就,放眼历朝历代,有哪位青年才俊能与之相比?” “就这样不声不响的辞官归隐,是我大夏朝廷的损失啊!” “是啊,楚大人为官数年,取得的成就哪一样不让人刮目相看?” “赵无极贪腐案,盐引派发,历阳赈灾,剿灭山匪,接待使团,促成燕夏通商,常州办案,乃至陛下登基,这一桩桩一件件,回想起来,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啊!” “我大夏两朝皇帝顺利传位,楚相居功至伟啊!” “没错,如果不是楚相,哪来的我大夏这两年来的繁荣昌盛?” “可惜,楚相毕竟青春年少,就因为感情不顺,就放弃了如此大好前程,唉!” “也不能这么说,正因为楚相这样深情,才更显得他品行之高洁,世所罕见。” “嗯,说得也是,楚相这个时候辞官归隐,未尝不是激流勇退。” 有叹息的,自然也有心情叵测的。 比如,谢友华。 没错,楚昊临别之际,也给谢友华留书一封。 就连谢友华本人都颇为诧异。 毕竟,同僚以来,楚昊和他之间因为立场不同,双方可谓水火不容。 尤其是楚昊在常州办案期间,与谢家之间的矛盾,差点让谢家跌了个大跟头。 可以说,谢家家主之所以同意让谢远材迎娶宣华公主,很大一部分原因,就是为了报复楚昊。 而宣华之死,给你楚昊带来的打击,同样离不开谢家! 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,楚昊辞官之际,竟然还给他留了封信。 只是,让他没想到的是,楚昊的留书,和给其他人的内容大同小异! 这,当然是楚昊故意为之了。 如果真的内容不一样,反倒引人怀疑。 可正因为内容一致,才会更加引起谢友华的怀疑和猜测。 果不其然,反复看完书信之后,尽管没看出什么异样,可谢友华并没有就此放弃,拿着书信就跑到吕慧身边,两个人很快就聚在一起嘀咕了起来。 回到宫中,吕慧和谢友华二人神色凝重的追到了御书房。 原本因为楚昊突然不辞而别,成殷心中极不舒服,看到吕慧两人追过来,不免有些烦躁。 “两位爱卿还有什么事吗?” 吕慧神色凝重道,“陛下,臣有要事启奏。无论如何,陛下一定要想办法把楚相追回来!” 嗯? 成殷皱了皱眉,“既然昊师执意离开,又何必强人所难呢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