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距离朝廷规定正式派发盐引的最后期限,仅剩短短半个月,楚昊深感压力巨大。 大夏和以往朝廷一样,将盐类售卖紧紧抓在手中。 而弘业帝对私盐贩子的惩罚,与他对贪官的处置一样严厉,一经发现,轻则杀头,重则族灭。 因此,除了一些没有牵挂的亡命之徒外,极少出现私盐贩售。 至于官盐售卖,朝廷采取的是凭盐引取盐方式,每年九月二十日向盐商派发盐引,凭引取盐。 按照规定,每引可从官方盐场取盐四百斤,折银五两。 可盐商卖给百姓时,每斤至少提价三十文,由此可见,其中利润之巨。 也因此,每年各地盐商为了争取更多盐引,可谓手段尽出。 而负责此事的户部司郎中,则无比头痛。 毕竟,哪一个前来领取盐引的,背后没有可怕的靠山。 尤其是江南那些世家门阀,那才是最难料理的。 弘业帝虽然成功在江南立国,但在这个过程中,如果没有江南各大世家在背后支持,哪能如此顺利? 因此,弘业帝登基之后,世家弟子遍布朝野,争相分食胜利果实。 而大夏境内最大的一批盐商,正是来自于那些世家大族。 这种情况下,试问哪个户部司郎中敢得罪他们? 最难办的是,无论盐引份额如何分配,都难免引起这些世家的不满。 结果历任这个职位的官员,几乎都没有善终。 弘业三年,曾经有官员提出建议,提高盐引售价,让各大盐商自行竞争。 可惜施行到中途,就不得不取消了。 没办法,不但盐商们拒绝接受,就连百姓同样怨声载道。 盐引提价,为了利润,盐商自然随之提价,百姓们如何买得起? 结果就在那半年时间里,私盐贩子空前骤增,弘业帝屠刀高举,杀得人头滚滚,最终取消了盐价提价政策。 翻看往年账册档案,楚昊对此心知肚明,头疼无比。 不说地方官员,仅朝中六部,几乎全部被各大世家把持。 事关民生大计的户部尚书一职,还是弘业帝与世家达成妥协,方才勉强掌握在手中。 楚昊接手此事,同样面临历任郎中的难题,偏向谁都会得罪其他人,得罪谁,都别想继续在朝中混下去。 一连三天过去,楚昊仍然没有头绪。 手里握着一百万盐引,却只能茫然四顾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