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像他这种人,以后不得不用,却也不宜重用。” 如果说太子此时弹劾阿灵阿,乾熙帝可能会听听就算了,不一定会按太子的弹劾去做。 但是此时,沈叶说他“可用却不可重用”,性质就不同了,乾熙帝记在了心里。 因为太子并不是弹劾,是皇帝和储君在评判大臣。 本来就对阿灵阿有想法的乾熙帝,此时更是下定了决心,直接把阿灵阿打入了另册。 心里虽然有所决定,但是表面上,却只是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。 又说了几句关于抽签的事情之后,乾熙帝就话锋一转道:“前些时候,漕运总督沈国泰上书说快速通道的事情。” “他说漕运虽然慢了点,但是一直支撑着朝廷的命脉,而快速通道耗费太大,实在是不易动工。” “而且他还说,此乃百万漕工身家性命之所系。” “太子,快速通道的事情,一直都是你管的,这事儿,你怎么看?” 沈叶目视着神色郑重的乾熙帝,沉吟了刹那道:“父皇,儿臣觉得,无论是漕运还是快速通道,解决的都是将江南的财富运到京师的问题。” 乾熙帝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水,对于太子这样的说法,很是认同。 从前朝到现在,漕运要解决的焦点问题,就是以南粮北调,供养京师。 沈叶接着道:“儿臣觉得,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,并不是漕运还是快速通道,而是提升粮食的产量。” “山河四省历来都是产粮重地,如果将这些地方的粮食产量提升上去的话,那么京师的粮食,就不必完全受制于江南。” “漕运也就没那么重要了!” 沈叶的一番话,让乾熙帝眼前一亮。 虽然太子说的办法,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,却并不是头疼医头,脚疼医脚。 他是站在另一个高度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 单单从这一点来说,就超过了不少的大学士。 “粮食产量不好提啊!”乾熙帝的手指轻轻的敲击着桌面。 沈叶随口道:“红薯虽然不能和小麦一样当主粮,但是它胜在量大,管饱,绝对能够解决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。” “这样也能够增加不少粮食的供给。” “说实话,儿臣觉得,朝廷这些年,虽然一直说,要重视农桑,但是实际上,并没有真正的去下大力气!” “重视农桑不应该是每年祈福,祈求什么风调雨顺,而应该培育良种,寻找最优的种植方法……” 如果没有试种的红薯,乾熙帝觉得太子这纯粹是夸夸而谈,但是此时有红薯的事情打底,他是真真切切地知道了良种的好处。 乾熙帝轻轻的点头道:“你说的有道理,这件事儿你回头写个条陈。”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沈叶说的这些话戳中了乾熙帝,这一次乾熙帝不但对沈叶的态度出奇的好。 甚至在沈叶临告退的时候,还难得地笑着道:“我已经告诉了陈廷敬,让他管好自己下面的人。” “此事,你不必太忧心。” 看着有一种想要表功的乾熙帝,沈叶很想说,这种事情,我用得着害怕御史言官的弹劾吗? 不过,乾熙帝既然像表功一般的和他说这些,他也只能笑着应了下来。 随着太子的悠然离去,乾熙帝陷入了沉吟之中。 他的神色中,有欣慰,有欣喜,还有一丝隐藏的忧虑! 太子睿智如自己,这很好啊!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