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"咦,今日怎么没见着那位懂礼貌的后生?" 高拂有些来气,怎么滴?这是在点他不懂礼貌吗? 赵元鼎口中的后生自然是郭有才。 高拂也搞不懂郭有才这厮是怎么回事,只要跟他有联系的人,郭有才是来者不拒,对谁都拍。 你说他没眼力劲吧,每次出行他都能带足了各类物品,总是在高拂需要的时候恰到好处的递上。 说他有眼力劲吧,难道看不出来本衙内不待见这个赵老登吗? 说实话,高拂都有些喜欢郭有才了,好用又会拍,这种人就跟前世那些溜须拍马上位的人一样。你是员工的时候,恨的牙痒痒,但你若是老板,则会非常满意。 “他有些私事要忙,告了假。” “哦......不知高衙内今日要往哪个方向?” “沿着昨日的道走,咦?你这书童手上抱着什么啊?怪大的,也不怕挡着看路摔了跟头。” 赵小满闻言这才将包袱挪到一边,恶狠狠地瞪了他一样。 看着对方水灵灵的大眼睛瞪过来,高拂没来由地打了个寒战。心中暗骂自己犯贱,没事招惹这个娘娘腔干嘛! 有那么一瞬间他都怀疑对方是女扮男装的,但经过多次观察,又觉得不可能。 哪个女扮男装的,能掩盖住自己的生理结构?还掩盖得这么好。 完全是平的啊! “哦,你说这包袱啊,里面是木棉,我家乡那边多有种植,没想到古县也有人种植,便跟那农户买了些回去当枕头。” 高拂不以为意,原本他也没兴趣知道。 等等! 木棉? “你说这包袱里是棉花?” 赵元镇愣了愣:“确实是木棉开的花,叫做棉花倒也贴切。” “真是棉花?快给我看看!” 棉花的出现由不得高拂不兴奋。 实际上棉花的最早种植记录可以追溯到战国,但真正普及需到元朝。 棉布也是自宋末元初开始的,由松江黄道婆改良的棉花去仔、轧棉、弹、纺、织工艺才得以大规模推广。 而百姓御寒的棉衣更是要到明朝才得以推广。 若包袱中真是棉花,他就能将棉布棉衣搞出来。 到时候将古县打造成大宋的棉布集散地,不仅能挣取钱财,便宜老爹的政绩也稳了! “不就是木棉吗,有什么大惊小怪的,我们那多的是。”书童嘟囔了一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