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5章-活人的遗嘱2-《阴阳剥皮人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那张轻飘飘贴在挡风玻璃上的听写纸,像是一张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传票。

    苏晚萤没有立刻将它揭下,而是静静地在车里坐了十分钟,直到指尖的颤抖彻底平息。

    她没有去追寻那个小女孩的故事,因为她知道,这只是一个开始。

    自己的喉咙,已经不再是私人财产。

    回到白屋,她做的第一件事,便是建立一个新的实验记录档案,命名为——《非自主性言说事件清单》。

    清单的第一条,是巷口等雨的老妇。第二条,是车内显形的小女孩。

    很快,清单以一种恐怖的速度被填充着。

    第三天,她在超市排队结账,前面是一对看似恩爱的中年夫妻。

    轮到她时,她将商品放在传送带上,喉咙却不受控制地转向那个男人,用一种平淡无奇的语调说:“你西装内袋里的那份离婚协议,什么时候给你妻子看?”男人脸色瞬间煞白,身旁的妻子则僵在原地,购物袋“哗啦”一声掉在地上,苹果滚了一地。

    第五天,她在医院为一位朋友代缴费用,缴费窗口的护士正疲惫地接着电话。

    她刚递出社保卡,一个陌生的念头便强行接管了她的声带:“提醒一下,3号床的病人把安眠药藏在了枕头下面,剂量超过了安全范围。”那名护士猛地挂断电话,脸色大变,抓起内线电话就朝病房吼了起来。

    第七天,她在家门口喂食一只流浪的橘猫,看着它狼吞虎咽的样子,忍不住想,它的母亲在哪里。

    这个念头刚闪过,她便蹲下身,对着那只茫然的猫咪低语:“别等了,你妈妈被埋在那棵老槐树下,从东边数,第三块方砖下面就是。”橘猫停止了进食,歪着头看了她一眼,然后真的转身,朝着不远处的老槐树跑去。

    每一次“播报”结束后,周围总会有人脸色骤变,或是不动声色地悄然离去。

    她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话语所及之处,必然激起凡人世界里隐藏在水面下的暗流与漩涡。

    她没有干涉,只是冷静地记录下每一个细节。

    这天夜里,她站在实验室的紫外光灯下,将光束对准自己的颈部。

    那圈闭合的螺旋纹路在紫光照射下,显现出惊人的变化。

    原本光滑的皮肤之下,无数微小的、闪烁着磷光的晶体正在缓慢析出,它们以一种严谨的几何序列排列,形态酷似邮局里那种老式的微型信箱格栅。

    每一个晶格都细如毫芒,却又界限分明。

    她终于明白,沈默留下的那枚“契约执行器”,正在她的体内进行着第二阶段的改造。

    她的喉咙,正在被物理性地重建成一座活体邮局。

    她翻开沈默那本布满批注的《法医学原理与实践》,在一页分析“群体性癔症的传播路径与信息模型”的章节旁,找到了一行用红色水笔写下的潦草推论:“当多个独立的‘残响’被迫共享同一具象化通道时,为争夺有限的输出资源,它们会基于某种底层逻辑,自发组织成一个更高维度的网络结构。信息不再是点对点传播,而是汇入‘总线’,按优先级进行广播。”

    总线……广播……苏晚萤的指尖抚过那行字,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。

    她,就是那条总线。

    为了验证这个可怕的猜想,她决定进行一次对抗性实验:彻底禁声。

    整整三天,她切断了所有对外交流,仅靠在白板上书写与小舟沟通。

    她以为,只要自己选择沉默,那些亡者的留言便会无处可发。

    然而,她低估了那股力量的蛮横。

    第四天清晨,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她惊醒。

    门外站着住在隔壁的邻居,一位神经衰弱的退休教授,他双眼布满血丝,愤怒地投诉:“苏小姐,我知道你做研究辛苦,但你能不能别每天半夜都开派对?我已经连续三个晚上听见你家传出好几个人的吵闹声了!”

    苏晚萤心中一沉,立刻道歉并送走了邻居。

    她冲回实验室,调取了覆盖整个白屋的监控录像。

    画面清晰地显示,过去三个夜晚,她都独自在卧室安睡,姿态平稳,没有任何梦游或呓语的迹象。
    第(1/3)页